LATEST NEWS
周孝信:“双碳”目标下,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具有6个技术特征。
一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。这是最显著的特征,是电力系统升级换代的重要标志。
二是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。传统的电力系统以电磁变换装备为主,随着超大规模交直流输电及大量新能源机组接入系统,电力电子装备并网数量会不断提升、范围不断扩大,系统运行特性可能发生很大改变。
三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。未来的电力系统不仅具有传统的电能生产传输的单一功能,还要实现风、光、水、煤等资源协同互补,电、热、冷、气综合利用。
四是数字化智能化智慧能源电力系统。随着技术高速发展,先进传感量测、信息通信等手段将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,形成高效运行、用户友好的智慧能源系统。
五是清洁高效低碳零碳电力系统。这一点是“双碳”目标对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,即实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增加、系统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、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控制,为能源转型奠定基础。
六是高韧性本质安全可靠电力系统。集中分布并举的生产供应和消费是未来电力系统重要结构模式,这种特征下的电网形态和电源布局,将会从结构设计层面,增强系统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故障的能力,从根本上实现“高韧性”意义上的“本质安全”和可靠性提高。
周孝信: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五项性能要求。
一是灵活性,即应对系统中电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短期和中长期波动时,保持正常稳态运行的调节能力,这是电力系统源荷平衡保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。
二是韧性,即极端气候或外力严重干扰下,系统快速恢复电力供应的能力,这是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条件。
三是稳定性,即系统承受各类扰动后保持暂态和动态稳定的能力,这是电力系统正常和扰动后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。
四是可靠性,即系统不间断地向用户供电能力的度量,这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。
五是经济性,即建立在市场或非市场基础上,系统能量损失最小或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运行机制体现,是电力系统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。